3)380 要想办法找点新活儿干了(求订阅)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直被拒稿,也被拒出了火气。

  明明自己的工作还是非常厉害的嘛,怎么就中不了呢?

  于是,学姐表示:“之前投的AM就是最后一次投,不管你这次中不中,我都不会再投你这个期刊了,有本事你就再拒我一次。”

  许秋的IDIC-4F的工作,现在数据已经完全补齐,他在组会上汇报了上周测试的光源数据,主要是R-SoXS结果:

  “结果表明,这个体系的相纯度比较高,相对纯度在……”

  “聚集相的相区尺度在30纳米左右……”

  “好,很好,”魏兴思称赞了一句,顿了顿又问道:“文章写的怎么样?”

  许秋盘算了一下,答复道:“进度大概六成吧,顺利的话,这周应该能出稿。”

  这篇《自然·能源》的草稿,许秋写的很认真,每句话都精心打磨过,因此写稿的速度比较慢,如果是换做其他文章,哪怕是AM这种级别的Communication文章,他花一周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肝出来。

  “慢点也好,慢工出细活。”魏兴思点点头。

  韩嘉莹上周J2的工作投出,开始整理J3体系的工作,并着手撰写文章,目前进度为一成左右,也就是刚开了个头。

  邬胜男上周“六合一”的工作投出,开始整理m-ITIC体系的文章,目前进度三成左右,IDIC-M体系依然在顺位排队中。

  莫文琳上周补充完整了两个三元体系,H22:ITIC:IEICO和J1:ITIC:PDI4-B4T的数据,开始撰写文章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莫文琳同步进行的两个三元体系,从给、受材料上来看有些落后了。

  比如H22,有升级版的H43,ITIC,也有升级版的IT-4F,IEICO、J1也有对应的更优体系,不过她还是选择继续做了下去。

  一方面,实验都已经完成了,这个时候换体系显然不合适。

  另一方面,也是最主要的原因,现在两个体系发表之后,更优的材料可以继续发文章嘛,又不影响。

  反正,这种文章就算自己不发,也会有同行发的,那倒不如便宜自己。

  在听学姐、学妹她们汇报的时候,许秋也在暗自思忖:

  “等目前这波文章消化掉,ITIC的体系就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,要想办法再给自己以及手下的四个妹子找点新的活儿干了。”

  组会后,许秋主动留了下来:“魏老师,学校要求我们直博生必须进行教学实践,也就是要当一学期的助教或者助管,算做两学分……”

  魏兴思当即说道:“那就来我的课上挂一个助教吧,今年我给本科生开的课和之前一样,《材料科学前沿讲座》,到时候周三上课的时候,你露个面,之后就不用来了,因为这课也没课堂作业,你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科研上。”

  “好的,”许秋拿出了之前准备好的助教申请表:“这里需要签字。”

  魏兴思爽快的将文件接过,并签上他的大名。

  学校里研究生的教学实践,对科学硕士和博士生是强制性质的,专业硕士则不需要参与,具体分为助教和助管两种。

  其中,助管是帮材料系行政机构的老师们办事,比如在系办公室里帮忙打印文件、整理文件之类的,基本每周都得去一两趟,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,没有划水摸鱼的机会,就比较辛苦,所以选择这个的学生不多。

  大多数都是选择助教。

  助教一般都是找自己的导师挂名,学校会发四个月的补助,之前几年都是不进行区分,所有类型的助教都是每个月1500,现在降价了,除了《大学物理》、《数学分析》之类的大课助教,也就是涉及到批改作业、讲习题课的助教意外,其他助教的补助都减半,只有一个月750。

  这个降价也没毛病,因为许秋本科时也上过不少课,大多数的助教都是开学的时候能见到一面,然后期末考试监考的时候再见一面,其他时候都不会出现的。

  当然,很多课程客观上也确实不太需要助教这个岗位,比如一些只有三五个人选修的课程,搞个助教来难道在下面听课充数用嘛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nyzwz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